2024年09月08日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文化 > 伏牛 > 正文

梦里水乡

来源: 发布日期:2024-07-17 作者:□温圣魏  打印

  小镇不小,却很绵长,常常由一条条的小巷子组成。走在窄窄的小巷,不由得想起戴望舒的成名作《雨巷》。那一排排颀长的木屋,高低错落地排列在小巷的两侧,乌黑的檐瓦,古铜的门梁或圆或方,衬着雪白的墙面,依旧保留着清代古宅街道的特色。端详着那敞开的一扇扇厚重的木门,我仿佛听到往昔店主早晨打开木门时,发出古老而悠缓的“吱吱呀呀”声。走过小巷一个个岔口,一道道拐弯,一股股袅袅的晨雾远远地朝你围袭过来,裹挟着泥草的芬芳,雨水的清凉,木门的沉香,还有屋檐下燕子的叽叽喳喳声……江南乌镇的晨景,让你似梦非梦,似醉非醉。

  徜徉在小镇,小巷纵横相接,且多临水。有水必有桥,各具特色的精美小桥串连起“水做”的乌镇。乌镇尚存古桥30多座,经受了千百年的风雨浸润,沉淀了众多沧桑的历史文化。小桥多姿,或石拱或平铺或雄健或轻巧,映着粼粼的河水,淅淅沥沥的小雨从桥上恣意流淌,苍凉的古韵随处可见。由于古镇的读书人多,乌镇的桥文化也韵味十足。一副副镶嵌在桥墩的古联为小镇增添了不少文化情趣。通济桥联:“寒树烟中,尽乌戍六朝旧地。夕阳帆外,是吴兴几点远山。”翠波桥联:“一渠翠染诗人袖,终古波清客子心”“浦上花香追屐去,寺前塔影送船来。”荐馨桥联:“水隔一溪依依人影,塘开三里济济行踪。”走在乌镇的古桥上,吟诵着清丽的桥联,心境自然淡泊宁静了许多。

  到了夜晚,金黄的灯光闪闪烁烁,映着江水朦胧摇曳,霎时,小镇仿佛美丽的少女戴上了宝玉珠钗,桥洞的灯光和江面的倒影合成一个个金色灯环,耀眼生辉。

  最具清代古韵特色的还是那高高垒起的戏台,台上戏子身着戏袍,面画花脸,在“咚咚呛呛”的戏乐声中时唱时舞,原本寂静的乌镇水乡顿时喧哗热闹起来。戏台前有一大片空地,那一个个彩色的身影和喧闹的“咚呛”声,吸引着路过的行人纷纷驻足观看。

  “看皮影戏去喽!”人群中突然有人喊。于是,大家又兴致勃勃地随着人流沿着红色长廊去看戏。在皮影道具与笛子、唢呐、锣等民族乐器的配合演奏下,一个“乌龟与仙鹤”的故事被表现得惟妙惟肖,直至那“呛”的一声锣响,仙鹤因被乌龟偷袭而发出的一声凄厉长鸣,久久回荡在耳际,不肯离去。

  乌镇古宅所收藏的红木大花床,这些木床大都上了年纪,积攒了厚厚的尘土,却掩饰不住历经千百年的光华。细细地观赏那独具匠心的镂空雕花、精致传神的花鸟人物图案,忍不住生出抚摸它们的冲动。看着这些制作奇巧的工艺,我们不禁为古代工匠脱俗的艺术眼光和雕刻技艺所折服。

  乌镇拥有奇特的建筑和工艺作品,好吃的也真不少,如有名的酱鸡、蒲包肉,还有醇美的三白酒。我特地去三白酒坊观赏了酿酒的全程。来到酒坊,扑鼻是一阵阵浓浓的、纯纯的糯米香。乌镇水特别纯,用它酿的酒也香,白花花的大米经过发酵后,变得棕红如泥。品一口,一股怡人的酒香弥漫舌尖,沁人心脾,让我不由想起“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”以酒为诗的李白,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”的苏轼,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”的曹操等。吟着诗句,想着古人,在弥漫着酒香的空气中,我突然想到:怪不得古镇上读书人多,出的名人也多,也许正是被这醇香的酒熏染出来的吧。

  夏日微醺,绿柳叠翠,小雨淅沥,小河盈盈。站在桥上,细雨轻飞柳笼烟,丝绦碧带锁岸边。烟雨乌镇,梦里水乡,是谁的妙笔将柔美的小镇刻画得如此灵动?我想,不仅有水的浸润,更有文化的滋润。


( 编辑:wlh )